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刊登署名文章,题为《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对策》。文章认为,眼下这场金融危机对各国都有巨大冲击,中国同样难以幸免。在全球化时代,任何经济体都难以独善其身。不过,中国所遇到的负面影响,短期看来虽然不如其他大经济体那么多,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如果没有更加合理的金融预警机制和经济法制保障,未来更大的危机可能来自中国这个潜在的世界经济和金融大国。尤其是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后,逐步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潜在风险在加大。
经济危机使中国企业面临更加残酷的国际化竞争。2009年贸易摩擦会不断增加,中国制造的产品在这次危机的后续贸易战中将举步维艰。那么,企业该如何转危为机呢?文章给出五个方面的建议:
以质为本,不给竞争对手以技术壁垒的口实,不仅是竞争的需要,也是安全的需要。当今国际市场上一流企业卖质量标准。可是,中国许多企业并无质量意识、认证意识和国际化质量战略。国际公共标准、专业标准、公平竞争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等应是企业常抓不懈的工作。
商标、宣传、广告、知名度和信誉度战略。首先要有国际化的商标标示,如有必要需到境外注册。
扩大规模,企业扩张有专业化扩张和多元化扩张等。规模在多数情况下与企业安全成正比。这次金融危机使得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增加了投资信心。金融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和这场危机使中国企业利用外资的可能性加大,企业国际融资的渠道也会扩大。另外,中国受危机打击的程度相对较小,也会相对有利于外资对中国企业投资和中国企业进行海外融资。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国际知识产权争端不断增多,外国也乘机刁难中国。中国企业应当量力而行,合理创新。
“以人为本”不能只是企业口号,而要变为企业对员工权利、尊严和劳动报酬等具体的制度。
(信息来源:上海外贸网)
地址:汕头市龙湖区珠城路28号国瑞会展中心1幢1605室
电话:(+86754)87223298
传真:(+86754)87223211 电子邮箱:stccie@126.com 粤ICP备19138642号
技术支持:Micronet微网 管理员入口
手机版
APP版
版权所有:汕头市进出口商会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