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广州、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欢迎台资金融控股集团将其大陆总部落户广东;鼓励在粤台资企业在境内上市融资,支持经营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台资企业探索发行企业债券;在珠三角规划一批粤台合作示范区……
记者昨日从正在惠州召开的2011两岸新兴产业合作暨经济转型升级高端论坛上获悉,广东将利用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搭建的合作平台,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机制、提高合作层次,在开放合作、政策扶持、载体建设和加强服务四大方面采取有效举措全力推进粤台合作。
开放合作
全力促进粤台新兴产业投资
鼓励台湾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和辐射带动大、技术溢出能力强的产业进入广东发展
记者从昨日的会议了解到,基于发展新兴产业的共同发展任务,广东提出粤台之间要加强新兴产业全方位对接,充分利用ECFA相关政策,加强两地新兴产业布局规划、支持政策、发展策略等方面的交流对接,着力强化两地在新显示技术、新光源、新通讯、新能源汽车、生物、新材料等领域的合作。
在新兴产业科研合作方面,广东希望粤台两地能探索建立深化科研合作的新模式,共同实施技术推广示范工程,联手推进新兴产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联合开展人才培训,扩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加强科技研发机构对接,整合产、销、研优势,合建科技平台和孵化器。
广东还希望与台湾联手开拓新兴产业市场。广东表示,粤台企业可在深化两地产业对接的基础上促进市场共享,建立策略联盟或产业联盟,加强品牌、标准、行销等方面的合作,联手开拓内地市场和国际市场。抓住中国—东盟合作带来的商机,联手共建面向东盟的产业链,共同开拓两地产业链国际化的前沿空间。
广东还将全力促进粤台新兴产业投资。鼓励台湾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和辐射带动大、技术溢出能力强的产业进入广东发展。加快对台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重点项目的审批速度。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广州、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欢迎台资金融控股集团将其大陆总部落户广东。大力推动粤台贸易人民币结算,促进粤台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快建设粤台直航货物集散中心,鼓励和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广东现代物流经济圈建设。
政策扶持
为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辅导
省外经贸厅、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将联合成立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团,进行巡回宣讲
对于在粤的台资企业,广东表示将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支持台资企业做大做强。
广东将加强对台资企业的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广东省进一步支持台资企业发展若干措施》,做到政策到位、扶持到位,支持台资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产业协作、开拓新兴领域、改善经营管理。鼓励和支持“三来一补”台资企业创立内销品牌,建立内销市场网络体系。鼓励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产品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省财政有关专项资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扶持范围的台资企业予以扶持。支持台资企业申请省支持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企业挖潜改造资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奖励、节能奖励。支持台资企业申报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台资企业申请认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战略试点企业、清洁生产企业等,实行与内资企业相同的申请程序和条件。支持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佛山等台资企业集中地区出台帮助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
为帮助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广东还将加强对其的辅导。省外经贸厅、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将联合成立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团,进行巡回宣讲,为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辅导。与此同时,广东还将积极支持引导台湾企业培训、咨询辅导、管理技术开发等服务机构落户我省,对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辅导和优质服务。
广东将鼓励粤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互设分支机构,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企业为依托,建立一批两岸人才合作培训、科研、交流基地,为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
载体建设
打造一批粤台产业合作示范区
广州和深圳将重点强化与台湾金融控股集团的联系,加强粤台在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打造粤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昨天的会议还透露,广东将以打造珠三角粤台经贸合作核心区为新契机,重点办好一批有特色的粤台产业交流合作示范区。
其中,按照规划,广州和深圳将重点强化与台湾金融控股集团的联系,加强与台湾在科技、文化、物流及运输方面的交流合作,打造粤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珠江口东岸地区将建设粤台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重点加强与台湾电子信息高端产品制造业的合作,形成深莞惠台资电子信息产业带;鼓励和推动台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发展;加快惠州市粤台石化、光电合作基地建设。
珠江口西岸地区将打造粤台特色产业集聚区,推动与台湾游艇等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引进台资发展游艇、机械、汽车、摩托车等产业;鼓励和支持台资参与南海奇美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江门绿色光源基地的建设。
粤东北四市将充分享受海西经济区对台经贸优惠政策,加快承接珠三角台资企业转移,建设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
加强服务
搭建台资企业融资担保平台
鼓励和推动有实力的台湾金融机构或在粤台资企业与广东金融机构合作设立台资企业融资担保公司
为优化台资企业发展环境,广东表示将积极维护台商和台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千方百计为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解难题、创条件。
广东将加大对台资企业的融资支持。积极搭建台资企业融资担保平台,鼓励和推动有实力的台湾金融机构或在粤台资企业与广东金融机构合作设立台资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为台资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融资担保服务。鼓励在粤台资企业在境内上市融资,支持经营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台资企业探索发行企业债券,引导台资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对于台资企业用地的历史遗留问题,广东表示将妥善解决。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节约集约、统筹规划、明晰产权、尊重历史”的原则,在纳入“三旧”改造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前提下,依据“三旧”改造政策平稳有序解决台资企业用地历史遗留问题,坚决防止强拆企业厂房、强占企业用地的情况。
广东还将帮助台资企业缓解用工难问题,加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及其他省区的劳务合作,重点引进和培养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适用劳动力。指导台资企业完善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加强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双赢的劳动关系。
对于涉及台商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广东表示将彻底清理。
同时,为维护台商和台资企业的合法权益。省台办和省司法厅、各市台办和司法局将成立律师服务团,为在粤台商和台资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建立完善台商权益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台商投诉协调工作机制。支持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加快发展。
为了给台湾居民和台商提供生活便利,广东表示,将支持台商医院、台商子弟学校及台协会馆等建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观察
发展现代服务业
可借鉴台湾经验
“粤台新兴产业合作首先要厘定清楚双方各自的优势,优势互补才能进行有质量的合作。”暨南大学经济学专家陈恩教授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专家李江帆教授则表示,广东目前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而台湾并不是所有产业都比广东有优势,所以广东在开展与台湾产业合作方面也要强调选择性,广东需要对接的是比自己有优势的产业来取长补短。
陈恩认为,这次广东建立粤台石化合作基地的做法就是很好的产业合作。台湾的石化产业成熟、水平高,但没有原材料;而大陆石化产业在这方面有优势,可是大陆的石化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大陆通过在石化产业方面与台湾对接,引进台湾的管理理念、科学技术、营销网络和人才资源,可以大大推进石化产业的发展。
“另外,台湾的企业来到了大陆,但是台湾的金融机构却没有进来,现在台资企业在大陆融资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果我们能够推进粤台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对经济发展将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陈恩说。他表示,大陆方面应该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台湾私人银行和保险业来广东投资。
李江帆表示,珠三角现在已是全国的制造业基地,但在制造的前端,也就是产品研发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弱;在制造的后端,比如零售批发、客服、营销能力方面也比较弱。广东在“十二五”期间将着力建立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良性互动的现代产业体系,而现代服务业是这块短板。台湾的现代服务业比广东的层级要高,有经验可以借鉴。这样,广东有引进的需求,台湾有能力供给,粤台联手将对两岸的产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广东根据本省各地产业特色规划粤台合作示范区的做法,陈恩表示,这种分工很有必要。他认为,珠三角与台湾的合作应该注重与台湾的高科技、金融、商贸、物流领域的大企业合作。粤东、韶关、湛江则可以加强与台湾在农业领域的合作。
声音
国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
将出台扶持政策
帮助台资企业转型
在昨天召开的2011两岸新兴产业合作暨经济转型升级高端论坛上,国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表示,在今后一个时期,中央台办和国务院台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帮助台资企业转型。他还表示,大陆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台湾地区银行大陆分行尽快开办人民币业务,加快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的步伐。
郑立中表示,30多年来,广东坚持“工业立省”的发展战略,在拓展外向型经济上走出了成功的路子,以其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潜力被广大投资者所认同,目前25000多家台资企业在广东发展就是证明。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市场格局、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大陆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也受到很大影响,台资企业生产经营出现诸多问题和困难,这些困难主要包括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出口市场严重萎缩、劳动力成本逐年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企业融资困难加重,这种情况在广东尤为突出。针对当前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大陆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两岸新兴产业合作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
针对台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郑立中表示,中央台办、国台办将会同金融监管部门鼓励商业银行承办台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并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支持符合条件的台湾地区银行大陆分行尽快开办人民币业务,加快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的步伐;同时,中央台办、国台办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和重点省市建立帮扶台资企业发展联席制度,及时通报和解决台资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
总结当前两岸形势,郑立中表示,当前两岸关系正呈现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协商,签署了15项协议,达成两项共识,特别是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的实现和ECFA的实施,为两岸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广大台商在大陆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今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相信大家不愿意看到两岸关系发生停滞、甚至倒退,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为维护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作出新的贡献。”郑立中说。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
把落实ECFA与
“十二五”规划相衔接
“两岸和平发展来之不易,我们要像蚂蚁一样各有分工、齐心协力、默默地推进两岸的共同发展。”昨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在2011两岸新兴产业合作暨经济转型升级高端论坛致辞中说。
蒋孝严表示ECFA的签订是台湾经济再次起飞的一个关键因素和条件,去年台湾经济增长10.88%,ECFA功不可没。不久前,大陆制定了“十二五”规划,提出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这对于大陆和台湾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只要我们把落实ECFA与实施“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将会为合作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很了不起的机遇。
蒋孝严说:“台湾的‘黄金十年’蓝图,与大陆的‘十二五’规划相呼应,是两岸加深经贸合作的契机。目前,两岸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时期,台湾提出了六大新兴产业,大陆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双方在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生物技术等方面都有合作机遇”。
蒋孝严还向广大台商解读了“十二五”规划中涉台的内容,他说:“十二五”规划首次把两岸关系列为专章加以阐述,提出了两个重要目标,一个是与台湾建立健全的经济合作机制,一个是全面深化两岸的经济合作。“这些对台湾来讲都是机遇”。
蒋孝严在讲话中多次强调,两岸关系当前和平发展的局面来之不易,后ECFA时代,两岸关系如何发展?台湾提出的“黄金十年”规划与大陆的“十二五”规划如何对接?这都需要两岸有识之士共同思考、商讨。
关注
东莞惠州台商协会会长:
台资企业未现倒闭潮
“目前,东莞的中小台资企业虽然遇到了一些经营方面的困难,但是倒闭的比例并不高,不过一些企业的确缩减了部分的厂房、解聘了部分员工,所以现在东莞不怎么塞车了。”昨日,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谢庆源在接受采访时说。惠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名誉会长杨平和也表示:“惠州1500余家台资企业,其中倒闭的只有七八家,而且都是小企业。”两位会长用实际情况说明,外界风传的中小企业倒闭潮在台资企业身上没有出现。
谢庆源表示,每年都会发生中小台资企业倒闭的事情,据东莞市经贸局统计的数据,上半年东莞市缩减的台资企业有400多家,但是随后又有600多家台资企业来到东莞,所以他认为企业的增减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确实,1992年到2002年是发展传统产业的台资企业在东莞发展的‘黄金十年’,现在这些企业在发展上的确有困难。”谢庆源说。东莞减少的一些台资企业一般有三种类型:实在是经营不下去了,于是关闭一些工厂;跟随总公司将工厂或分公司转移到其他地方;最不幸运的就是企业彻底倒闭。
谢庆源坦言,东莞台资企业感受到今年企业经营的压力大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压力,2008年他们面临的还仅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现在他们面临的是整个欧美市场的萧条,所以大多数企业想的是如何“缩编”的问题。
杨平和表示,七八成在惠州的台资企业都在这里有自己的厂房和土地,有资产在这边便不愿意转出去。“据我了解,目前这里的情形非常好。”他说。
(消息来源:南方日报)
地址:汕头市龙湖区珠城路28号国瑞会展中心1幢1605室
电话:(+86754)87223298
传真:(+86754)87223211 电子邮箱:stccie@126.com 粤ICP备19138642号
技术支持:Micronet微网 管理员入口
手机版
APP版
版权所有:汕头市进出口商会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