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烦恼期正式到来。尽管我们刚刚荣登“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的宝座,但痛苦却紧随光荣而至。
年关一过,数据渐次公布。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出口对GDP贡献率为负3.9个百分点。在几乎穷尽各种政策扶持手段的情况下,出口仍旧是负增长,甚至是两位数的下滑,这在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史中尚属首次。
这几天,随着“农民工潮暴涨”新闻出现的,是关于给农民工加薪、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社保福利的相关报道。但即便如此,沿海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用工荒状况仍在日益加剧。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逐渐向纵深挺进,中西部提供的就业机会和相关工作条件也在大步追赶中,农民工在不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就可实现较好的个人收入,选择的天平自然会向家乡倾斜。
袭扰出口企业的不仅有用工荒,还有持续的效益下滑。而挤压出口企业整体效益的,无非两大因素: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直接导致国内出口企业海外订单显著下降;二,国内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中国制造”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出口导向型企业执意幻想“梦回唐朝”,是一种强迫症的表现。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壮大,海外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势必越来越小,外贸在GDP中的占比随之逐步下降,这是一个国家经济提升历史的必然。与此同时,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因经济危机而导致的消费模式、生产模式的改变,以及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在预示着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出口高歌猛进时代一去不复返的同时,也要求出口导向型企业必须做出不同于过去的战略选择。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无论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从春节前后中央高层密集的表态中,我们皆可发现“扩内需、促消费、调收入、重创新”将成为中国近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事实上,早在十七大报告中,中央就已明确将着力点放在“三个转变”上,而“三个转变”之首便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那么,出口导向型企业的脚下之路,到底该面向何方?
其一,用科技来提升制造技术,改变出口产品结构,扭转“中国制造”的低端形象,谋求更大的利润空间。IT领域的华为、电动汽车业的比亚迪、太阳能产业的无锡尚德、时速超越
其二,转攻国内市场。中国人均GDP在2008年就已超过3000美元。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史看,跨越3000美元这道门槛,国民的消费需求就会出现大幅提升。在国家加速农村城镇化步伐、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等手段的综合作用下,中国的内需市场已经被激活。13亿人口,比美、欧、日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富裕起来的中国,堪称“天大”的市场,出口型企业没有理由不回归。
年初,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带头大哥”华为,公布了公司2009年的销售业绩: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销售收入215亿美元。这个数字,或将超越阿尔卡特朗讯,与爱立信比肩。这意味着,华为已经位列国际第三大电信设备商。
我们之所以在此表扬华为,不仅因为它是凭借自身技术实力实现企业国际化的好榜样,与此同时,它还是发现国内市场蛋糕的好猎手。2009年,华为在中国本土市场历史性地实现了100多亿美元的收入。这意味着,自华为国际化以来,其海外市场的收入比重首次下降到53.5%左右,而2008年该比例曾高达75%。
华为嗅到了国内市场蛋糕的味道,其他出口导向型企业呢?
(信息来源:东北新闻网)
地址:汕头市龙湖区珠城路28号国瑞会展中心1幢1605室
电话:(+86754)87223298
传真:(+86754)87223211 电子邮箱:stccie@126.com 粤ICP备19138642号
技术支持:Micronet微网 管理员入口
手机版
APP版
版权所有:汕头市进出口商会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