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2000年历史的“丝绸之路”曾将相距遥远的中国和阿拉伯世界连接在一起,而两大古老文明之间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如今,中阿经贸合作硕果累累,为“丝绸之路”再谱新篇。将于5月13日在中国天津开幕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将为双边经贸合作增添新活力。
务实合作
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交流始于经贸往来。在新形势下,中阿合作论坛于2004年成立,如今已成为双方开展互利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论坛成立之初就表示,中阿双方应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密切经贸往来。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穆萨认为,阿中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应赋予这一合作更多内涵。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能源、市场和技术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阿拉伯国家拥有地缘优势、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资金,而中国企业拥有成熟的技术和产业配套。进一步促进中阿互利经贸合作成为中阿合作论坛的重要内容,为此双方建立了企业家大会、专题经贸研讨会和能源合作大会等重要合作机制。
中阿企业家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由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轮流主办,迄今已举办三次。与会者就中阿经贸合作现状和前景以及如何促进贸易和投资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增进了双方企业界之间的相互了解。
数据显示,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前的2003年,中阿贸易额为254.3亿美元,2004年为367亿美元,2008年猛增至1328.9亿美元,提前实现2010年将双边贸易额提高至1000亿美元的目标。
此外,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双向投资持续增长。2003年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直接投资只有1726万美元,2004年超过1.82亿美元。截至2008年,阿拉伯国家在华累计实际投资达到15亿美元,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累计投资26.5亿美元。中阿在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
共克时艰
2008年9月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一股“寒流”,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经济都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阿拉伯国家工商会联合会主席卡萨尔2009年4月在迪拜国际金融研讨会上说,阿拉伯国家在国外投资损失达2.5万亿美元。此外,由于国际油价猛跌及本国金融市场低迷,阿拉伯国家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阿双方表达了共克时艰的决心。2009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沙特阿拉伯时呼吁加强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在金融领域的协调与合作,鼓励相互投资,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两个月后,中阿合作论坛第三届企业家大会在中国杭州召开,与会者强调要携手应对挑战,共谋发展。
经过共同努力,中阿双方有效遏制了贸易和投资下滑势头,并建立起更为紧密的经贸联系。数据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阿双边贸易额在2009年有所下降,但仍接近1100亿美元。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目前虽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但已走上复苏之路。
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本·辛芬德费尔2009年撰写了《新丝绸之路》一书,力图解析新形势下阿拉伯国家和中国的关系。书中写道:“贸易已经成为双方关系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一条新的丝绸之路正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毫无疑问,即将召开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将为中阿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也将为国际观察家审视中阿关系提供一次难得的机会。
(信息来源:新华网)
地址:汕头市龙湖区珠城路28号国瑞会展中心1幢1605室
电话:(+86754)87223298
传真:(+86754)87223211 电子邮箱:stccie@126.com 粤ICP备19138642号
技术支持:Micronet微网 管理员入口
手机版
APP版
版权所有:汕头市进出口商会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262号